——脑穿越VR CEO黄庄
这是他第三次创业,这次他做了一个VR平台,但是他坚持称自己做的不是平台而是一个工具,叫脑穿越VR。这个App上现在有1200+的VR视频和游戏,为了能有更好的体验,他们还自己研发了一个工具来测试视角。 创始人黄庄曾经辗转于华硕、戴尔、百度各大公司任职高管,但在遇到VR这股风潮后毅然决然投身其中,早期没有投资,全靠和几个好友一起自给自足。他说虽然苦着累着穷着,但依旧笑着。 [caption id="attachment_1692"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7"] 脑穿越创始人之一黄庄 脑穿越创始人之一黄庄[/caption] 一次潜水经历萌生做VR的初心 很多人进入VR都有着各样的理由,或是因为在风口上想进来凑个热闹,亦或是真的热爱。而黄庄,是因为一次潜水经历而萌生了做VR的初心。 2013年9月,他带着5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去马尔代夫旅游,他很希望将潜水中看到的美丽景色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但是他们俩年纪太小,不敢下水,这件事成为旅途中的一大遗憾。 “觉得很可惜,我就想如果千千万万的人看到那么漂亮的景色多棒,这是我的初心,但是如果千千万万的人去马尔代夫,那马尔代夫的风景可能就会被破坏了。” 在这次旅途后,黄庄开始回家研究,甚至有了一些非常荒诞可笑的想法,比如用一个玻璃浴缸+3D电视,戴着3D潜水镜在浴缸中看电视,就可以有鱼游过来面对面的感觉了。 后来想起来,黄庄觉得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多么单纯可笑,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在实现上也不合理。之后他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信息,发现,其实类似于3D或者虚拟现实的东西其实在1860年就已经出现,欧洲的贵妇人拿着一种眼镜,左边和右边有视角差的照片就能看出立体感,原来这个东西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 虽然黄庄对此很感兴趣,也有了想做的想法,但是当时市场还非常不成熟,所以也还只是一直在观望。 辗转华硕、戴尔、百度各大公司,曾三次创业 黄庄从小在台湾长大,语气中带有一些台湾口音,也有着南方人的务实和幽默。讲到创业经历,他颇有兴致的聊了起来,他说自己曾在华硕、戴尔、百度等公司任职,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给之后的创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这次是他第三次创业。 70后的他,毕业后最早进了奥美广告,从事广告媒体行业,他说自己很喜欢创意,喜欢时尚,就去了美国读MBA。回国后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98年,黄庄选择了VOIP网络电话,最后转做网络安全,公司进展很顺利,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上市。问及黄庄是否有后悔过,他说:“没后悔,没后悔的原因是我追着我老婆到了美国去。” 第二次到美国,黄庄进了位于硅谷的华硕电脑北美区任产品经理,在美国呆了几年,也参加了一些创业团体。到05年,随着妻子毕业回国(最初也是追随女友而去美国),他也辗转至戴尔电脑,并且一起回国,来到位于上海的戴尔全球产品研发中心中国分部。 在戴尔的经历比较让黄庄记忆犹新,因为戴尔为他交了一千万的学费,也正是这个一千万的教训让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2005年到戴尔电脑,2010年离开,这期间他任职亚太区的产品总监。“在10年初的时候,戴尔出了个既牛逼又傻逼的产品——一款5寸的智能手机。15年的时候出一个5寸的手机很正常,大家觉得是对的,10年的时候出个5寸的手机?当时3G根本还没起来,手机网站、视频流都没有人做,没有游戏,这时候大屏幕显得毫无用处。当时我虽然反对,但是总部要求进几千台的货,一台卖5000块,2000台就是1000万,结果可想而知,这是1K万的教训,戴尔帮我交了学费。” 在这次经历之后,他发现移动互联网当时还缺乏了太多,生态、软件、服务,当然,也伴随着很大的机会。在好友介绍下,他有幸认识了李开复,并且在其推荐下与创新工场的创业团队“点心”一拍即合,成为公司的COO。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业经历。 “点心做的还不错,当时和小米走的路不一样,一开始点心的方向是B2B2C,和很多大厂合作,小米是做ToC,直接接触用户,这让我学习到很多,开复老师也教了我很多。” 点心团队最后被百度收购,同时黄庄也一起转到了百度,在百度移动云任职副总经理。这段经历让他对BAT的玩法以及B2C业务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创业路上有很多朋友帮忙,所以人不能做坏事。”黄庄笑言。 2014年从百度云出来,出来的经历其实也很有意思。 “14年初离开百度云,也是因为我老婆,那时候我在北京,每个周末飞回香港,但是我两边都觉得对不起,在北京觉得没照顾小孩,对不起家庭;在香港就觉得有时候没法参加会议,对不起公司的小伙伴,很分裂。直到有一天老婆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当天是周五,我说第二天早上回来,老婆又问了一次,我有点迟疑,第三句话就是你不回来就不用回来了。” 在黄庄的经历中,女友(现在的妻子)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包括第三次创业,也是因为有了她的支持。 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决定第三次创业 到第三次创业,这次是VR这个方向,他们做了个App,叫“脑穿越VR”。最开始我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感觉满是槽点却不知如何吐槽。他说到这次创业经历,也很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2014年的夏天,在一个活动上面,黄庄认识了现在脑穿越的联合创始人陈曦,他是一个游戏开发者,曾经用Unity在PC上做了射击、探索、解谜类的游戏。两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最开始两人都没提VR的事,直到有一天,陈曦非常兴奋地跟他说:“黄老师,我跟你说哦,我发现有一个东西非常有趣,叫做虚拟现实。”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黄庄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当时的一种感觉就是“这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了”。 两人不谋而合之后,很快的建立起了核心团队,最早只有三个人,陈曦负责技术、美术方面,以前在百度云的同事王文豪负责产品运营方面,而黄庄则笑称自己负责打杂。 “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收到投资,我们几个把公司支撑起来,现在已经拿到投资了,一切还比较顺利。” 现在脑穿越的成员将近40人,工程师占到三分之一,美术设计有9个,黄庄称技术很重要,在初级阶段,商业模式在没有技术做基础的时候都没用。所以现阶段公司成员基本上都是技术、美术、产品,先埋头苦干把产品做出来。 [caption id="attachment_1690"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6"] 脑穿越的三位创始人(从左至右:王文豪,黄庄,陈曦)[/caption] 脑穿越VR,解决用户痛点——不用反复摘下眼镜 脑穿越VR是一个移动App,内容包括视频和游戏,类似于暴风魔镜、Nibiru等内容平台。 脑穿越的新手引导中的一道门,打开门即可“穿越” 脑穿越的新手引导中的一道门,打开门即可“穿越” 在内容上其实并不具备什么亮点,在体验了产品后发现有待改善的地方依然比较多,不过这个产品确实解决了用户的一大痛点——不用反复摘下眼镜。 打开App,放到VR眼镜中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不摘下眼镜的基础上完成,通过头部转动来控制画面中的准心,停留3秒就能直接下载或者打开内容,在这一点上体验感非常不错。 [caption id="attachment_169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VR大厅截图[/caption] 除了能用准心+陀螺仪来控制之外,黄庄自己还加入了另一种操控方式——耳机线控,通过线控上的按钮来控制点击选择,因为考虑到当用户在VR大厅里已经确定自己的目标,但是仍然要等三秒的话会很不耐烦,线控则可以更快的进行选择。 而且市面上耳机产品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适配,他们把市面上常用的耳机包括地摊上的廉价耳机全都拿过来进行了调试,测试了50多个,现在适配问题基本解决。 不过最大的难点在于手机适配,黄庄说:“安卓最大的难关不是把产品做出来,而是把东西适配出来,适配的时间和能力是最难的,这是开发者的机会也是痛。”不过现在主流手机机型也已经基本适配完成。 内容挑选:一定要对得起用户 在内容方面,现在脑穿越接触到的内容(包括游戏和视频)超过5000多个,不过由于产品良莠不齐,从其中挑选了1200多个放在应用中。内容以视频为主,很多来源于海外的一些网站以及国内的一些合作商所提供。 在内容的挑选上,黄庄提到,选择视频的标准,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是要把摄像机当成一个人,让里面的内容和体验的人有交流,而不是一个幽灵。而游戏方面,他认为VR游戏和移动游戏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搬也不能移植,因为思路和交互都是不一样的。并且移动游戏是碎片化时间,假如划一个上限,移动游戏在左边,PC游戏在右边,那么VR游戏应该是在中间偏右的位置,所占用的是块状时间。 “既然让用户戴着那么重的东西在头上,就必须要提供好的内容,一定要对得起用户。”黄庄说。 自己做工具提炼方法论,测试最佳观看视角 虽然产品并不算完善,但是却给人一种很用心的感觉。包括用户视角、畸变算法这些细节,都是经过精细调试得出来的。 黄庄提到:“HTC的可移动式的VR体验,我把这个归类为高级境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鱼翅鲍鱼,我吃个碗仔翅有那个味道也行,让普通用户知道什么叫VR,在现阶段已经是一种挑战。因此脑穿越VR的定位是像Gear VR和谷歌Cardboard一样,主要用于普及。虽然不能给用户顶级体验,不过可以给他们初级体验。” 现在VR的环境还在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坐着体验,360°全景确实不错,不过却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转椅。脑穿越团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在不转头的情况下,视野覆盖左右55度左右,算上余光等因素的极限视域是77度;考虑到人摆头的舒适性,154度是一个极限数字。55度、77度、154度,是脑穿越团队的用户体验关键词。 为什么是77度和154度?为了得出这个结果,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自己做了一个布满刻度的工具来测试,搜集用户体验数据最终得出。黄庄笑称,这是他的幸运七。 [caption id="attachment_16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38"] 脑穿越自己研发的VR视角测试工具[/caption] 选择做TOC,用户的每一句鼓励都能带来鸡血 现在很多国内的VR都走ToB模式,铺线下体验店等等,不过黄庄却坚持要走ToC。他说,并不是国内的B端不好,而是他觉得自己擅长的就是ToC,之前在“点心”的经历中学习到了很多。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可爱之处,就是你可以看到用户的变化、用户的反馈,不足的地方可以改进,而只要用户一句鼓励,就会让人很兴奋,每天会被打鸡血;而B2B2C,你知道的只有你的窗口,很多决策链太长了,它可能是B2B2B2B2C,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是没办法不清不楚,所以我觉得B2C是最好的。” 黄庄说,为了收集用户体验,会经常去校区办活动,至今为止办了四次,和学生交流,观察他们体验。现在脑穿越的用户主体以90、95后的学生为主,还刚刚起步,用户基数不算很多,但是反馈大多比较好。 给自己的创业三句箴言 经历了这么多,黄庄对于创业也有了些自己的心得。 创业公司说自己是平台的,已经躺平了。有雄心壮志是好事,可是脚踏实地对创业公司来讲更重要。黄庄表示,脑穿越不是一个VR内容平台,而是一个VR工具,平台具备的条件和资源不具备,也不想吹牛。就像微信一开始就是一个通讯工具,只有做到足够量的时候,才有机会提供更多平台类的体验,才能变成平台。 不要自己创造新需求。其实都是老需求,老需求用新方式来实现。一切要源于人的本性,我们只是用新的方法来实现原有的需求,在这里,我们的新的方法就是虚拟现实。 不要以为VR什么事都能做。我常常和小伙伴讨论,如果这个体验在PC上更好,为什么要用VR来做呢?或者本来应该在触屏上来做,VR在交互还不完善之前,也不要做。创业者要做减法,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VR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其实都还没看清方向,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会成功,当问及是否担心过会失败时,黄庄笑言,当然会担心,不过自己的工作就是尽可能避免它发生,让公司生存下去,也是一个天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脑穿越VR或许不是一个很完美的产品,但是这个团队却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不一定很精彩,但我相信每个用心的创业者都是能打动人的,这是我采访下来的感受。 如果你也有精彩的创业故事,欢迎和我们分享。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