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万里
在MetaQ1财报公布之际,本文将进一步解读Meta的AI/AR眼镜战略以及后续的升级和迭代思路。
先从财报一窥Meta对于AI眼镜的偏爱
目前Meta智能眼镜产品共计发布了两款,其中最新产品Ray-Ban Meta发布于2023年9月,该产品颇受市场好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两百万,甚至一度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
这一年多以来,Meta为Ray-Ban眼镜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如购入EssilorLuxottica约 3%—4%的股份、新增更多眼镜款式、面向更多国家地区推广多模态AI功能等。
根据Meta公布的2025年Q1季度财报,眼镜业务同样给人带来了不少惊喜。以下是主要数据:
集团本季度营收达到42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66.44亿美元,同比增长35%。对于VR/AR部门Reality Labs,本季度收入营收4.12亿美元,同比下滑6%,支出46.2亿美元,亏损42.1亿美元,同比扩大9.46%。
关于本季度Reality Labs的营收,值得关注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该部门一直保持“稳定”亏损,该部门自2020年单独发布财报至今,累计亏损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并呈逐年扩大之势。财报中将本季度部门支出增加原因归结为“员工薪酬增加”。
图源:VR陀螺
二是AI/AR眼镜已经逐渐接棒VR/MR,成为部门营收新的增长动力。对此,财报会议中多有提及,如Meta首席财务官Susan Li表示,部门营收下滑归结于“Meta Quest销量下降,但Ray-Ban Meta AI眼镜销量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
笔者统计了一番,在本次财报电话会议文件中,“Quest”、“VR”“MR”字眼累计只出现了4次,相比之下,“Glasses”字眼出现了13次,由此可见企业对于AI/AR眼镜业务的侧重。
不仅如此,Meta的财报以及业绩报告中更是多次提到了眼镜业务的前景以及强劲增长势头,以下是扎克伯格的部分发言:
第五个机遇是AI设备,这正⽇益成为我们思考下⼀代计算平台⼯作的⽅向。眼镜是AI和元宇宙的理想形态。它能让AI全天候地看到你所看到的、听到你所听到的,并与之对话。它还能让你通过全息影像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在⼀起。如今,全球有超过10亿⼈佩戴眼镜,⽽且在未来5到10年内,这些眼镜很有可能升级为AI眼镜。打造⼈们⽤来体验我们服务的设备,使我们能够提供最⾼质量的AI和社交体验。这将放⼤我迄今为⽌提到的所有机遇, 并开启⼀些新的机遇。
在之前多次电话会议上,我都提到我们的AI眼镜特别受欢迎。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会持续投资,确保实现快速发展。如果大家回顾其他特别受欢迎的电子产品,就会发现产品往往在迭代到第三代的时候,销量基本上就能达到1000万了,之后产品还会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张。我不确定我们的产品能否做到这一点,但我仍然相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现阶段我们还是会更高效地推进工作。我们对现阶段Reality Labs的业务表现以及成果非常乐观,特别是对于我们的AI眼镜,我们非常满意。
Amelia Gray佩戴Ray-Ban Meta亮相红毯,图源:Getty Images Entertainment
首次推出AI模型 APP,竟是为眼镜铺垫?
上个月月底,Meta举办了其首个AI开发者大会LlamaCon,期间Meta推出了其最新的Llama 4系列大语言模型。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Meta首次推出了与Ray-Ban Meta进行强捆绑的《Meta AI》APP。
Meta AI是一个Meta所打造的AI助手,由自家研发的Llama大语言模型驱动,自2023年以来,Meta逐渐将其应用到自家的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社交应用矩阵中。此外,用户还可以基于网页入口体验到相关功能。不过,它跟ChatGPT、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又不太一样,因为它一直没有推出APP版本。
最新数据指出,Meta AI的月活用户已经接近10亿,用户主要入口自然是前面所提到的这些社交应用,扎克伯格提到,目前WhatsApp是Meta AI使用率最高的应用程序。其次是Facebook。用户主要会使用AI进行搜索、理解、分析信息、社交互动等操作。
就在上个月月底,Meta首次将《Meta AI》应用端了出来,但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其实并不算是一款“全新”的应用,因为它是Ray-Ban Meta设备配套APP《Meta View》的更换马甲版,当《Meta View》老用户更新应用后,软件便会自动更名。
如下图所示,当用户打开《Meta AI》APP后,上方会显示AI功能入口,而下方,则保留了眼镜设置以及管理功能。
《Meta AI》首次打开页面,图源:VR陀螺
Meta在公告中提到了将眼镜与《Meta AI》APP捆绑后在体验方面的一些升级:
在笔者看来,《Meta AI》APP的推出无论对于自家AI业务又或者眼镜业务而言都算是一种正向激励。
首先,相较于《ChatGPT》、《豆包》等同类型应用,《Meta AI》因为增加了AI眼镜这一硬件入口,这能带来一些体验优势,比如在作业辅导等多模态场景下,APP可以直接调用眼镜的摄像头,它避免了反复举起手机拍摄画面,体验会更连贯。
其次,《Meta AI》已经积累了一个相对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可能会因为这款APP的推出而进一步关注到AI眼镜。
对于老用户而言,从《Meta View》过渡到《Meta AI》,其实也是一项重大的功能更新,这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
再进一步来看,Meta AI已经广泛应用于Meta的社交APP,它或许会在未来发挥某种中枢的角色,即现在很多人所提到的AI Agent。在硬件端,以Ray-Ban Meta为代表的眼镜设备将会成为Meta的关键入口所在。
对此,扎克伯格在财报会议中也有所提及:“ 我认为我们都会有一个对话式AI——(它会出现在)手机浏览内容时,最终则会出现在戴着眼镜度过一天时——我认为这将是有史以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服务之一。 ”
另外如下图所示,扎克伯格曾提到《Meta AI》APP后续同样会兼容“other kinds of AI devices”,这可能是一个小剧透,关于“其他设备”是什么,有可能是今年即将发布的数款眼镜新品,也有可能是AI耳机、手表等全新品类,但它并不会是VR/MR。
如果横向对比Meta AR与VR业务线,可以发现两者的生态体系构建已基本成型。VR与AR各自有着自己的APP以及核心应用场景,但是综合对比来看其以AI/AR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业务想象力更加广阔,并且与Meta其他业务联系更加紧密。
年底发布两款AI眼镜,乐观与试错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LlamaCon活动,Meta还将于9月份召开一年一度的Connect大会。结合过往的发布会信息以及坊间爆料来看,今年Connect大会不会发布MR终端,相反,它的重心会全部放在AI/AR眼镜上面。
根据爆料,Meta今年眼镜新品有两款,其中一款是AI眼镜,不会配备显示屏幕,由Meta与EssilorLuxottica旗下的运动品牌Oakley联合开发,眼镜内部代号为Supernova 2,主要面向骑行、户外运动爱好者等。
此外,Meta还会以自有品牌的形式发布一款配备屏幕的AR眼镜(代号Hypernova)。关于Hypernova,可以将其视为Meta Orion的青春版,产品或将采用单目阵列光波导+LCoS的光学组合,售价约在1000-1400美元区间。
Oakley骑行眼镜,图源:网络
对于Supernova 2以及Hypernova,两款产品均有自己的一些局限性,如Supernova 2聚焦于垂直细分场景,估计它的销量表现不一定会高于Ray-Ban Meta。对于Hypernova,它可能太过超前,因为当前AR眼镜仍属于发展初期,再加上Hypernova售价是Ray-Ban Meta的数倍,高昂的售价会吓退很多普通消费者。
总而言之,这两款产品的爆款潜质并不会高于Ray-Ban Meta,但也正因为如此,其实也能反过来印证Meta进军AI/AR眼镜市场的决心,不惜试错以及探索,以巩固在该行业的领先地位。
视频号-Meta正在为其首款消费级AR眼镜进行赶工......
写在最后
最近智能眼镜市场热闹非凡,联想刚发布新款眼镜,并作为超级智能体入口;有传言称苹果CEO库克已经开始重点聚焦AI/AR眼镜,内部智能眼镜芯片项目进展顺利,终端产品有望在2027年发布。
Meta作为AI眼镜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引领者,目前正在持续投入并且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近期扎克伯格接受了Stratechery的采访,期间他被问及Facebook改名Meta四年后,扎克伯格是否仍对这个名字满意,他是这么回答的:
是的,我觉得这个名字很棒。它让人联想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更加融合的未来,而由于AI的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速度比我预想的还要快......从根本上说,(无论是AI又或者是全息世界)它们都是我们同一个愿景的一部分,我认为眼镜对它们都至关重要。现在使用AI眼镜的人比AI技术没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时要多得多。
扎克伯格对于元宇宙的愿景并未动摇,只不过从现在来看,团队已经坚定认为眼镜才是元宇宙的更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