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陀螺 Vivian
陀螺家很纯洁的老阿姨
故事我只讲了三年,我认为这个故事应该讲20年。 在VR行业里速生速死是常态,纵有“沉舟”在侧畔,他也想成为“千帆”中的领航人。 选择从航天五院退学的蚁视CEO覃政,2014年创业,同年即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再次拿下3亿元的B轮融资。这可能是国内VR行业很早的一笔大额融资,一时间拉高了国内VR融资总额的30%,自此VR硬件厂商蚁视在众筹、融资的号角声中开疆辟土。 6月,在上海的CES Asia蚁视的展台上,蚁视CEO覃政与VR陀螺聊开了。从公司是否能实现盈亏平衡到3亿融资背后的故事再到蚁视后续计划,面对VR陀螺的这一大串问题,覃政坦诚而又逻辑清晰。 3亿融资到账1.5亿 望今年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蚁视团队有13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到65%左右,销售人员占20%。问及是否实现盈亏平衡,覃政表示现阶段还不能,“我们需要靠20%的销售人员卖东西去赚回65%的人的成本,但是现在还赚不回来。希望今年年底能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尽量少依赖融资和资本方的输血。” 之前蚁视宣布获投3亿,外界机构无法证实其融资额和估值,但还是引起了足够的好奇。借此机会VR陀螺对此事件询问了覃政,他给出了翔实的说明。 “我们的前提是不接受对赌,2015年下半年我们找了很多投资方,预估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是个长线的事情,但人们往往会高估短期的发展,低估长期的发展。但很多投资者都很短视,所以很难谈拢。很后找到了我们的投资方,他很放开让我们去做的。而且去年整年下来,我们是超出了投资方预期地完成了销售额的。” 对于3亿融资是否完全到账,他的回答是“那次融资分为一个亿和两个亿,分批到账。目前实际到账1.5个亿左右,其他的金额会随着我们需要分批到账。简单说就是投资方钱放在他们那,他们可以用,现在我们账上还有钱,所以他也不着急,我们也不着急,所以协商就是分批到账。我们并不急于去拿这些钱,未来也尽量少依赖融资和资本方的输血。” 但VR冷下来的2017年,依靠VR硬件赚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VR硬件厂商都在寻找出路。蚁视则通过与《变形金刚》IP授权,进一步打开市场。 获得《变形金刚》IP授权 但后期IP不是必须 借助《变形金刚5》将在6月底上映的热潮,蚁视推出了《变形金刚》限量定制版二代VR头盔。 在功能上,蚁视二代VR《变形金刚》限量版沿用蚁视二代头盔原有的inside-out空间定位技术。采用OLED双屏设计和液晶光阀技术,屏幕分辨率达2160*1200,具有110度视角,自带全景声耳机和瞳距自适应功能。 目前蚁视二代VR《变形金刚》定制版已登陆淘宝众筹平台,参与众筹者可更优惠的购买产品。这款产品的行走定位(包含1个头盔,2个控制器,一套地毯)零售价为4599元,众筹期间售3799元;手部定位(包含1个头盔,2个控制器),零售价为3899元,众筹价为3199元。 不仅在硬件上合作,同时蚁视还将在《变形金刚5》电影发布会、首映礼上拍摄VR视频,设置VR体验区让观众去体验,作为一次借势营销。 覃政本身就是科幻迷、《变形金刚》的粉丝,他深谙粉丝的心理,“《变形金刚》的粉丝用原版相同价格就能买到《变形金刚》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福利。正版授权的《变形金刚》周边产品对他们来说有收藏价值,同时我们还合作4个机甲类IP的游戏,喜欢《变形金刚》的人群与喜欢机甲、科幻类游戏的人群契合度非常高,所以他们会喜欢这款产品。” 当然拿下《变形金刚》这个IP的过程也绝不简单,在经过四个多月的长时间的审核,才获得了授权,到目前为止《变形金刚》IP也是一次授权给VR硬件公司。 问及之后是否会与其他IP进行合作,覃政表示,这主要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先看看效果。而且IP只是满足前期的促销需求,如果要做成大众化的产品就不在需要IP,很重要的还是把产品做好。 今年方向:放弃VR盒子,主打PC端 销售主要是B端 “今年会主打PC端,另一个类似一体机形态会取代之前的移动端产品线”。覃政谈到今年方向的同时,也道出了之前蚁视设备的销量。“PC端设备销售量为小几万台,移动端VR盒子的数据则将近一百万台。其中70%的订单来自合作联想、海信、360这一类大客户,与他们的合作每次订单PC端两千台起,移动端一万台起。” 虽然移动端的销量在国产品牌VR设备中,不算太差,但是覃政有自己的看法“今年我们不做移动端了,虽然去年我们的销量还不错,但很多客户都觉得移动端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首先是VR盒子不火了,其次VR盒子体验达不到想象的程度,今年我们会把移动端进行切换,会变成和一体机类似但形态不一样且更高端的移动版本” 口中的这个“与传统一体机形态不同的移动VR”目前正在做量产的准备,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取代移动端成为新的产品线,与传统一体机在形态上很大的不同可能是会更轻薄,用以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当然随着AR技术的发展,蚁视未来也不排除在现有基础上加入AR技术的可能。 但目前蚁视更多的重心还是会在PC端VR上,预计蚁视第三代头盔会在明年6-7月推出。 “每2-3月推出一些优化、改造的新批次,每2年左右迭代一款新产品”,这个速度正是覃政计划中的速度。 蚁视在售的主要产品是蚁视二代头盔、蚁视VR相机ANTVR Camera以及VR手机眼镜,销售渠道主要是电商、大客户及行业定制化客户为主,总体来说还是集中在B端渠道销售。 在与B端客户合作时覃政总结了客户们关注的三个点:其一是产品的升级能力;其次是核心技术,即在专利体系和技术的原创性上;第三则是品牌的知名度,即不要极度压低利润率打价格战消耗品牌。 正面回应一代产品不足 在聊天中,覃政多次提到“迭代”,但是在蚁视一代VR头盔推出时,备受争议,很终无法实现量产,对此他也给出了回应。 “PC VR的一代和相机的一代,我们基本没有大规模量产,只做了几千台就结束了。当时的状态不好,而且效果我们也觉得一般。但2015年VR市场还没有什么品牌,我们算是一个有品牌的。当然那时候推出一代产品,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是公司早期,技术人员、客户资源都有限,所以2015年不是很顺。那一年我们基本没怎么发声,我们在反思,在迭代产品。” 到2016年7月,蚁视发布二代VR头盔,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此后蚁视参加了2016年的ChinaJoy,10月份发布二代VR相机,同时还穿插了与花椒VR的直播及CCTV欧洲杯的合作。 据覃政透露今年蚁视的销量在稳定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其一是来自同行的竞争,其次是VR行业今年变冷,正处于行业的动荡期。 “行业的动荡期就是考验公司的实力的时候,2014年我们就在讲概念,2015、2016年我们在讲产品,2017年我们在讲商业模式,到2018年可能又回到新的概念,因为那时候又会有新的产品出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该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在意行业的状态。要有自己的规划,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做,在合适的时间点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现在很大的目标是销售,一定要完成销售目标,才能完成后续的计划。”经过VR行业这几年的起起落落的洗礼,纵身一跃进入VR行业浸淫三年的覃政似乎看透了不少。 “VR行业仍是莽荒阶段 我还有20年的故事要讲” 2012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算是VR行业的导火索,随后不少巨头纷纷布局VR,到2016年VR风头一时无两。 2014年进入VR行业的覃政觉得,目前VR行业仍处于莽荒阶段。 “对我们自己来说,现在还处于刀耕火种的莽荒时代,距离文明世界还比较遥远,虽然方向看得见,但是没有大路,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尝试。这片土地上全是杂草,虽然会有惊喜,但是还是得找条路往前走。如果运气好找到路那自然很好,当然在路上也不能把自己饿死,别一来就想吃大餐,还得在路边摘些野果子吃一吃。” 2014年蚁视凭借一款VR头盔在美国Kickstarter获得26万美元的众筹,打破中国项目在Kickstarter上的众筹记录,一炮而红;2015年年底宣布获得3亿B轮融资却在2016年年初被爆出“压榨员工、众筹作假”的丑闻;沉寂半年后蚁视在2016年7月发布蚁视二代VR头盔,并用“呵呵”回应“丑闻”。一路走来从五人的创业团队如今发展到130多人的规模,覃政却并不认为自己获得了成功。 在他眼中,融资、上市只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理想中的成功是——把故事说完。 “什么时候说OK,我能说的就这么多,即使是多小的一件事情,我也认为我成功了。但现在这个故事我才讲3年,我认为这个故事应该讲20年”。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