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500 人的团队,造出了一个中国版「Apple Vision Pro」
中国手机大厂的入局,能够有效推动 XR 产业,让市场再迈一步。而 vivo,无疑是一个万众期待的存在。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 展示了其首款 MR 头显 vivo Vision,这款头显从外观来看,比我们以往见过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更接近 Apple Vision Pro。
名字碰瓷,外观“撞脸”,vivo疯狂抄作业
vivo 首款 MR 头显叫“Vision”,苹果的 MR 头显叫“Vision Pro”——就差个“Pro”,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苹果出了青春版头显。
产品外观几乎复刻了苹果的弧形玻璃面板,就连头戴都要用编织材质,甚至连被大家疯狂吐槽的“电池外挂设计”都抄成了同款。值得注意的是,连接电池的“旋钮接口”的数据线 vivo 也依葫芦画瓢克隆下来了,简直不要太细节。
内容生态端,早在去年,vivo 就正式宣布了其旗舰手机 vivo X100 Ultra 支持 3D 视频及 3D 照片拍摄功能,成为继 iPhone 15 Pro 系列之后,又一家支持 3D 拍摄功能的手机品牌,这也为 vivo vision 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不得不说,vivo 这波操作堪称「像素级复刻」,这哪是“战略布局”,简直是“战略 Ctrl+C/V”。
事实上,科技圈厂商之间相互借鉴的并不少,但对于 vivo 如此体量的手机大厂而言,如此明目张胆,从名字到外形的全面碰瓷,倒也有点再次刷新认知。
当然,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已有“Apple Vision Pro”的空间计算认知背景下,vivo 的 MR 头显可谓十分取巧,从产品定义、应用场景,到市场定位让人一目了然。在一个不确定的技术市场探索下,「借鉴」在一定程度上能将风险成本、投入等降到最低。
此外,对于 vivo 而言,这款产品的定位更倾向于秀技术,秀肌肉,似乎并没有真正打算开售。毕竟连苹果都卖难卖爆的硬件,vivo 想必也会相当乏力,快速商业化机会成本过高。早前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采访时也称,产品预计将在 2025 年 9 月份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上线高保真原型机体验,在商业化进展上,则要根据内容生态的匹配情况。
此外,早在 2024 年 5 月,vivo 旗舰手机 vivo X100 Ultra 支持 3D 视频及 3D 照片拍摄功能,成为继 iPhone 15 Pro 系列之后,又一家支持 3D 拍摄功能的手机品牌,并联合 AR 厂商 Rokid 带来基于 AR 眼镜的空间影像体验。
头显半遮面,vivo看向机器人
虽然头显还没拿到台面上来让大众检验,但是 vivo 却准备冲击机器人赛道了。
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胡柏山还宣布成立机器人 Lab,表明 vivo 将基于人工智能及空间计算能力,聚焦打造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
从技术底层看,XR 空间智能与机器人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本质上都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大方向,特别表现在基于摄像头的 VSLAM 算法应用上。
VSLAM(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是 XR、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分析图像信息,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定位和实时三维地图构建。这也是胡柏山所说的「眼睛」的主要含义。
图源:网络
在 XR 空间智能中,VSLAM 技术能够帮助设备理解用户所处的物理空间,从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精准融合。说直白一点,也就是我们常提到更精准的视觉定位技术,通常虚拟地图与物理环境的贴合度是我们评判的重要标准,不少 XR 头显还能主动识别周围环境物体,自主避障,以实现更安全的用户边界。
同样,机器人也需要利用 VSLAM 技术在复杂环境中进行自主导航和避障,提升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目前已在大规模商用的扫地机器人,它们虽没有具身智能机器人如此复杂,不过也主要通过激光雷达或摄像头,结合 SLAM 算法,识别周围环境,绘制室内地图,从而实现房间内的智能清扫。
事实上,鉴于技术的共通性,以及目前整个 AIGC 大背景的推动,不少 XR 厂商也都开始活跃在机器人领域。上月,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 正在对具身智能进行大量投入——并在其 Reality Labs 硬件部门(Meta 的元宇宙部门)内组建一个新团队来开展这项工作。vivo 此举,可以说 Apple Vision Pro 的作业还没「上交」,就准备跟着 Meta,同步做机器人了,脚步虽迈得大,不过业务、技术关联系较强。
连续两年「others」,抄作业容易,答新题难
作为中国「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之一,vivo 享尽了智能手机发展过去十余年的红利。
然而,在全球竞技场上,这家老牌厂商正面临新的考验——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数据显示,vivo 已连续两年位于全球手机市场的「others」区间。这主要源于传音在非洲等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力,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 vivo 被挤出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
但全球排名的下滑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增长乏力。聚焦本土市场,vivo 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竞争力。IDC 最新报告显示, 2024 年 vivo 以 17.2% 的市场份额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幅 10.3% 的亮眼数据,印证了其“根据地战略”的有效性。
对于 vivo 而言,手机业务依旧是其支持现金流的核心业务,MR 头显和机器人是其重要的未来业务增长曲线。不过,vivo 过往的存量市场用户,以及策略能否在未来业务上实现平移增量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受 vivo 本身用户画像限制。据企鹅智库早年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vivo 手机男女比例约为 4:6,用户以三四线城市用户为主,收入在 1000-3000 元左右。虽然近几年 vivo 也在发力高端手机市场(600美金以上手机),不过 Counterpoint Research 等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华为和苹果占据了超过 80% 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其他厂商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无论是 MR 还是机器人,vivo 都需证明自己能跳出手机厂商的“硬件思维”,若仅靠供应链整合,vivo 可能沦为“高端方案整合商”,难以分羹。高端科技赛道产品往往单价高,普及难度高,vivo 过往的手机「店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个更大体验平台,但是否能通过消费者的场景实用验证却是一道难题。
当然,无论如何,中国 XR 产业都需要 vivo 这样的“鲶鱼”,「尝试探索」好过闭门造车。最后,发展的问题,留给发展去解决。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