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天
近日,科技领域再添焦点——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一经亮相,便迅速吸引行业目光。在vivo线下体验店,与这款硬件同步引发广泛关注的还有其首发呈现的文化类沉浸穹幕视频《六艺传韵》。
该部作品是由vivo出品,4K花园承制,全流程提供技术支撑。在叙事上,以舞狮的绣球为核心线索,通过沉浸式视角串联起六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技艺;在技术上,则采用8K超高清分辨率与180° 3D VR沉浸视频解决方案,构建出极具包裹感的视觉空间,使用户在技术营造的“在场感”中,更直观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魅力。
《六艺传韵》是4K花园在超高清+VR+AI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成为国内首个标杆性的沉浸视频代表案例;以顶尖的视觉规格和沉浸体验,成为展现混合现实沉浸视频科技创新的重要落地,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那么,vivo与4K花园是如何达成此次深度合作的?《六艺传韵》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和技术突破?幕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带着这些核心疑问,流媒体网独家对话4K花园副总裁兼前端技术总工程师于路、《六艺传韵》导演&4K花园制作中心总监盛文辉和4K花园后期中心总经理肖田,深入拆解这场“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实践。
强强联手:vivo与4K花园的合作契机
此次vivo发布的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是其耗时5年多时间打磨的首款MR头显设备,凭借轻量化设计、双目8K显示、自由手势交互三大核心突破实现硬件进阶。
而在硬件能力之外,优质的生态呈现同样是决定MR设备体验上限的关键,更是用户体验的核心落点。因此,vivo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的合作选择备受瞩目。其中,4K花园成为其重要合作伙伴。
谈及合作契机,于路表示,双方合作并非偶然。此前行业交流中,4K花园以在超高清+VR技术应用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与vivo XR针对技术解决方案与行业洞察展开多次深入探讨,进而围绕新终端特性,打造具备强视觉冲击力的沉浸互动体验内容,助力终端成为市场爆款。
在题材的选择上,最终将目光锁定传统文化领域。对此,盛文辉告诉流媒体网,由于这部片子主要在国内多家vivo体验店面向普通用户展示,“内容不脱离观众”成为核心创作原则。而国内传统民间技艺、非遗文化自带文化共鸣基础,能让普通用户快速产生“熟悉感”。另外团队选用“绣球”作为串联载体,主要因其象征吉祥美好,既能自然衔接不同文化技艺场景,又可强化用户的情感认同与沉浸代入感。
技术层面,双方则共同敲定以8K 180° 3D VR高规格标准制作。盛文辉称,相比以往的同类产品,vivo头显在色彩表现和清晰度等方面均有显著升级。若继续沿用传统保守或行业常见的技术方案,就难以充分展现该设备性能优势,因此就决定以最高标准制作,全面采用顶级规格完成拍摄与后期工作。
于路同样强调,高端硬件必须与高品质内容相结合,才能真正摆脱“参数耀眼却体验苍白”的困境,将硬件的高性能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提升——让观众能够清晰观赏传统文化技艺的细微之处,感受到“超越常规VR的沉浸感”。
技术攻坚:突破行业难题,实现沉浸体验新高度
为了将8K 180° 3D VR这一高规格标准真正落地,将理念中的沉浸体验转化为现实震撼,4K花园在技术研发与应用层面投入大量精力。
一方面,AI深度介入提升制作效率与成片质量。肖田告诉流媒体网,4K花园将AI技术深度融入抠像、后期输出等环节。例如,因拍摄档期限制,团队以8K而非理想的16K进行拍摄,但通过后期AI处理,成片清晰度甚至超越了双目8K的显示能力;再如,“水秀舞”场景并非绿幕拍摄,演员后方原有村庄需替换为自然景观。团队通过AI技术初步完成人物与背景分离,节省约50%-60%的人工时间,后续再手动精细处理边缘与发丝等复杂部分。此外,还借助AI处理了水池中原有的网格线与石质边缘,将其转化为无边界水池,营造水天相接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4K花园突破传统VR制作局限,尝试未被广泛应用的拍摄与制作方案,攻克行业多项难题。
于路透露,传统VR拍摄多采用固定机位,规避复杂镜头,而《六艺传韵》则大胆采用了动态镜头语言和复杂的机位运动,实现更沉浸和临场的叙事表达;另外,传统2D制作中成熟的“绿幕抠像”,在3D VR近距离呈现中难以精准实现,此前行业鲜有成功案例,《六艺传韵》通过技术攻坚,探索出适配3D VR的抠像与实景叠加方案。
当然,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从来都伴随着荆棘与挑战,《六艺传韵》的创作过程亦是如此。对于深度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而言,这段突破与攻坚的经历,更让他们感触至深。
盛文辉指出,《六艺传韵》不仅采用了8K 180° 3D VR 的高规格技术标准,更突破性地融入了CG动画与绿幕抠像合成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的组合应用,在行业内属于开创性尝试,完全是在空白领域摸索。
盛文辉坦言,团队虽预判项目量繁重,但实际启动后,多种技术整合带来的工作量是几何级数增长,实际工作量最终超预期十倍以上。
技术高起点也让后期制作难度指数级攀升。肖田直言,这是他们经手“技术最复杂、规格最高”的项目。采用8K 3D规格属行业极高门槛,用于“终端演示片”更增加复杂度。VR头显演示片与传统电视演示片在呈现逻辑、观看场景上又存在本质差异,让后期制作的目标设定、效果把控更具挑战性。
不过,凭借4K花园多年来在超高清与VR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团队从技术流程的初步设计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始终坚持反复测试与精细调整。在每一环节中,各团队紧密沟通、高效协作,同时也获得了业内多位专家的指导与支持,加上vivo团队的充分信任,使得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从而保障了项目高质量落地。
平衡之道:技术赋能叙事,超越纯技术主义陷阱
在高端内容制作中,技术重要,但内容创作的核心价值同样需重视。
在观察VR内容生态并与多家VR公司交流后,于路指出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技术驱动型企业过度追求“沉浸感”,却忽视贴合观众需求的设计,导致作品技术可行却难以触动用户。“一旦技术超越甚至束缚创意,行业发展将面临瓶颈。”
于路进一步强调,3D及VR制作比2D更复杂。若技术限制被放大,容易使创作者望而却步,陷入内容“只顾沉浸,却缺乏观赏性与艺术吸引力”的困境——观众不愿观看,导演也感到技术未赋能叙事。这是上一波3D浪潮中的教训,他希望VR行业能避免重蹈覆辙。
于路表示,4K花园的核心优势恰恰在于超越了“纯技术”或“纯内容”的单一视角——既深耕超高清技术研发,又积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及创作经验,坚持“技术服务内容、内容牵引技术”的理念。
以《六艺传韵》项目为例,在脚本设计阶段,技术团队便深度参与。他们不以“技术参数”限制创作,而是通过专业分析,协助创作者明确“技术可实现的可能性”与“需规避的局限”,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最大化内容的表现力。
此外,通过工具创新与流程优化,4K花园为创作者探索VR内容制作提供支持。以“满天星”技术为例,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创作体验。在《六艺传韵》中,小女孩骑鱼灯飞越河道的虚实融合场景借助此技术,使导演能直观把握空间关系,精准调整机位与镜头运动,打破技术枷锁,让创作者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的表达。
超越作品:《六艺传韵》的行业价值与未来展望
影像技术的革新与创意表达的深耕永无止境。对于整个行业,以及深耕于此的4K花园而言,唯一的方向,是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边界。而《六艺传韵》的完成也绝非终点,而是开启未来超高清沉浸互动影像新可能的全新起点。
谈及这部作品的价值,盛文辉有着深刻的见解:“《六艺传韵》的价值远不止于一部优质作品,更在于其在信心重塑、流程沉淀与行业协作层面的意义。”通过该项目,团队梳理出更优化、科学的工作流程,验证了即便无先例可循,凭借技术积累与协作能力也能实现突破。这让4K花园未来承接同级别甚至更高级别项目时更有底气,为更高规格制作项目筑牢基础。
在于路看来,“这部作品也只是4K花园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他说,《六艺传韵》创作的复杂度及未预料的挑战,都将成为团队成长最扎实的阶梯。同时,于路坦言受限于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或创作难题,作品中部分内容未达最理想状态。而这份清醒与思考,也成为团队前行的动力。“无论未来与vivo再度合作,还是承接其他创作邀约,团队都会带着《六艺传韵》等案例的经验与思考,继续深耕技术、打磨创意。”
长久以来,“国外技术更先进”的固有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行业探索步伐。盛文辉说,《六艺传韵》的实践证明在8K VR 180° 3D影像技术及相关领域,中国不仅不逊色,甚至已世界领先。这一突破让行业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设备厂商,都可更有底气地向更高规格、更高难度的影像创作发起冲击。
“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将为未来创作提供新思路与方向。”于路说,他期待《六艺传韵》能成为点燃行业创意的“导火索”,推动更多跨领域协作,共同拓宽超高清沉浸互动影像表达边界,以持续的科技创新助力国内超高清及影视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声明:企业通稿非VR陀螺官方稿,法律问题一切与VR陀螺无关。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