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启行
“高通在 XR 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芯片是从手机芯片魔改而来(如骁龙XR2)。当然,CPU、GPU 能力足够强,的确可以覆盖 XR 的应用场景,但是我们认为这不是最优架构。”
“而且,也可以说当时的(头显类)产品其实被这颗芯片的能力限定在了一个形态上,存在很多痛点,以至于不少消费者买回去‘吃灰’严重。基于这些看到的产业现状,所以,我们当时就回来从芯片切入,希望(万有引力)芯片出来之后,能够推动产业再进一步。”万有引力电子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超昊博士在谈到创业初心的时候告诉 VR陀螺。
11 月 27 日,XR 芯片厂商万有引力在宁波举办“同愿同行,创芯共赢” 2025 空间计算大会。会上,万有引力宣布极智 G-X100、极眸 G-VX100、极颜 G-EB100 三款自主研发的空间计算芯片,以及基于芯片的参考设计和开发平台。
这是万有引力自 2021 年创立以来,举办的首场重大发布会,也标志着其 XR 芯片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迈入企业的第二个重要商业落地阶段。作为长期关注 XR、AI 眼镜的产业媒体,VR陀螺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与王超昊博士针对三款芯片,进行了深入对话。
.jpg)
.jpg)
极智 G-X100:5nm工艺制程
中国首颗全功能空间计算MR芯片
据介绍,极智 G-X100 是中国首颗基于 5nm 制程与 Chiplet 异构封装架构的全功能空间计算 MR 芯片。该芯片在性能指标上实现多项突破:其等效空间计算算力达 200 TOPS,存储带宽 70 GB/s,并将光子到光子 (P2P) 延迟压低至 9ms 以下,创下当前世界纪录。
在视觉处理方面,G-X100 首次实现全链路注视点渲染支持,并具备双目 8K/120Hz 输出能力,同时支持反向透视 (VST)、多视角平行渲染及多图层混合显示。感知层面,芯片整合了 2 路 1600 万像素影像输入及 13 路多传感器融合处理能力,全面兼容 6 DoF、眼动/手势追踪及深度感知算法。

此外,G-X100 针对小型化设备进行了功耗优化,全功能模式下功耗仅为 3W。架构设计上,它支持分体式计算方案,并具备跨芯片平台与跨操作系统的生态兼容性。
事实上,极智 G-X100 本质上是一颗 MR「协处理芯片」。王超昊告诉 VR陀螺:“极智 X100 集成了NPU AI 的处理能力,我们的芯片实际上已经包含了 Apple R1 的所有能力,并且范围比它更广。”
“所以,我们只需要集成简单的主处理器就可以了,如联发科天玑、华为海思等手机芯片或 PC 芯片,整体灵活性更强。”此外,相比于传统跑在骁龙XR2 上的 SLAM、手势交互等算算法,芯片级算法整体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从芯片内部具体结构来看,王超昊表示:“我们的方案核心是一体化集成设计—— 具体来说,是在一个封装(Package)里面集成了五颗小芯片(Die):其中一颗是5nm 工艺的计算芯片,负责核心计算任务;还有一颗是12nm 工艺的智能聚合芯片,所有的 IO 高速接口、存储控制器(Controller)都集成在这颗 12nm 芯片上。这么设计的原因是,IO 接口、存储控制这类模块对性能的要求没那么高,可以相对控制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三颗我们定制的高带宽存储小芯片,属于封装内集成的专用存储单元(In-Package Memory)。它的核心价值不是去对标高端服务器级的方案,而是在 XR 设备这种轻量化形态下,通过短路径、高并发的封装内互联,提供足够的带宽与能效表现。这类近存储架构本质上更贴合消费级设备的功耗与体积要求。”
基于极智 G-X100,万有引力联合产业链伙伴,还带来了低于 100g 的 MR 眼镜参考设计——G-X100-M1。该参考设计实现 9ms 的全球最低 PTP 延迟,配备 36 PPD 的双目 5K 分辨率与 16M 双眼彩色透视功能;采用 90° 视场角(FoV)的开放式设计,可更还原真实世界,还能适配主流 AP;其核心亮点之一是助力终端 MR 产品重量降低至 100g 以内(<100g),同时支持 6DoF 空间定位与眼手自然交互。


极眸 G-VX100:AI眼镜专用ISP芯片
带来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优势
同步发布的极眸 G-VX100 芯片是 AI/AR 硬件专用芯片,配备可量产 ISP 后处理算法,以及据称全球领先的单边小至 4.2mm 超窄封装,可以轻松放置在眼镜鼻梁处或者超细镜腿处,是一款面向轻量化全天候智能设备视觉处理器。

据介绍,极眸 G-VX100 支持 1600 万像素超清拍摄和 4K 30fps 视频录制能力,并集成空间视频拍摄与眼动追踪功能。芯片采用超低功耗专用子系统,结合全球首创多模态唤醒技术“MMA(multi-model-activation )”。

王超昊告诉 VR陀螺: “我们这款产品最主打的定位,不是拿一块通用的 ISP 芯片直接来用,而是专为 AI 眼镜定制设计的‘ISP+AI’芯片。 AI 拍摄眼镜的图像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技术上继承了 5nm 芯片中的 ISP 架构,并针对眼镜场景进行了精简和低功耗优化,做了一次专门的迭代。”
“我们虽然支持很强的 AI 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芯片上跑完整的‘大模型’。目前的眼镜形态,无论是散热还是电池,都无法支撑全套大模型长时间运行。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叫 MMA。 这有点像传统的语音唤醒,但它是多模态的。我们可以利用低功耗传感器或低帧率相机实时监测,只在捕捉到关键信息时,才唤醒高功耗模块。 这就好比让眼镜在最关键的时刻抓取信息,并传输给云端或手机端的大模型去进行认知处理。这种‘分级唤醒’机制,能极大程度地把非必要时刻的功耗降下来。”

“AI 眼镜是最好的 AI 硬件入口。因为它解放了双手,且拥有摄像头这一多模态入口。 配合长期记忆功能,它会成为最了解用户的设备,能根据不同场景提供精准服务。但这背后始终是功耗与能力的博弈,我们的 MMA 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权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王超昊本身佩戴了一副近视眼镜,它将 ISP 芯片贴在了自己的镜框边缘,直到他主动说出,我们才发现这一“小装饰”,他表示:“除了算法,我们在物理设计上也针对眼镜做了特殊考量。 你看这块芯片(他指了指自己的镜框),它的长宽比很大,非常细小,是为了能塞进眼镜的镜腿里。当芯片封装的长宽比达到一定程度时,制造难度极大,很容易出现 Warpage (翘曲) 现象。 所以,之所以说我们是‘专为 AI 眼镜设计’,是因为我们连这些物理尺寸、封装良率的挑战都一一攻克了。”

此外,王超昊还强调 AI 眼镜的专用 ISP 能够极大地降低 AI 眼镜的单位成本,而不必特地使用一颗完整的 Soc,而只取它的 ISP 等部分模块功能。而在 MCU+ISP 的方案的调试上,王超昊也表示,我们已经与主流 MCU 平台完成联调验证。
他表示:“对于客户而言,ISP 和 MCU 的调试的确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们在做这颗 ISP 芯片的时候,甚至在芯片流片之前,我们就通过 FPGA 完成了与 MCU 的提前打通,以保证系统方案的稳定性。 所以,又回到了全栈式解决方案这个点上。如果你只给客户一颗 ISP 裸片,让他们自己去跟 MCU 联调,大家都会质疑系统的稳定性。但如果我们直接给出一套已经验证通过的方案,只要有一家客户验证了,其他客户的接受度就会非常高。”

极颜 G- EB100:
一款“XR”和“机器人”两用芯片
最后,万有引力还带来了极颜 G- EB100。该款芯片是聚焦空间渲染与显示的芯片,除了支持 MR 头显,也能用在机器人领域,如机器人高逼真度灵动脸,投射实时表情眼神,低功耗完成 3D 模型实时重建与驱动,以及 3D 显示图像处理与增强。目前已经服务包括歌尔股份、智元机器⼈等行业头部企业。

事实上,极颜 G- EB100 最早是为了解决高端 MR 头显的反向透视问题,即 Apple vision Pro的——Eyesight,让戴上头显的人,也能展示眼神和脸,便于社交。 而到 2025 年,这一技术的市场需求上,机器人行业的似乎要远大于 MR 行业。

对此,王超昊表示:“打一个比喻,产业还在做手机功能机的时候,我一直在说全面屏,大家上全面屏,所以可能时间稍微早了一些。但无论是 XR 还是机器人,在未来市场,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从“失利”的Apple Vision Pro
万有引力看到的未来商业市场
2023 年 Apple Vision Pro 的发布,无疑掀起了全球 XR 空间计算的浪潮,但 2024 年上市之后,却被频频传出销量不达预期,甚至下一代被迫搁置等传闻。国内厂商 vivo 也在今年发布了其首款空间计算机——vivo vision,但只发不卖的策略,也透露出了其对市场的谨慎态度。
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极智 G-X100 的发布,似乎并不具备天然的市场需求优势,对此,王超昊对 VR陀螺表示:“其实中国市场对于科技风向的敏感度非常高,甚至远高于硅谷。这种高敏感度具有两面性:它会放大市场情绪,行情好的时候热度极高,但一旦下行,瞬间就会跌入冰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聊了一圈我们的新芯片。大家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体验都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非常现实。他们最大的顾虑在于:‘万一这个品类没人做起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矛盾——眼见的优秀体验与当前低迷的市场信心之间的反差。”

王超昊强调其在空间计算、Apple Vision Pro 上,他也看到了理想的未来,他表示: “我经常问自己,透过这些我到底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未来的空间计算体验。所以,这次我的分享主题叫‘为世界装上操作系统’,打破 2D世界的边界,将所有的交互内容融入到 3D 世界中。 Apple Vision Pro (AVP) 即使面临争议,但它确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它证明了 XR 不仅仅是用来打游戏的,而是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AVP 目前的问题不在于生态——其实它的 APP 积累速度已经远超初代 iPhone,未来生态反而是苹果的优势——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价格太贵和重量太重。”
“既然痛点是价格和重量,我们在定义这款芯片时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把设备做到百克级别?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也探索了分体式设计,这样能大大减轻头部的负重。这次我们发布了一个参考设计,是一副仅有 90 到 93 克的 MR 眼镜。虽然形态像墨镜一样轻便,但得益于我们的芯片能力,它在空间计算的体验上却非常出色。 你可以想象一下:佩戴一副百克级的墨镜,却能接入 Vision Pro 级别的丰富生态,这种可行性是非常诱人的。”

对于空间计算的未来,王超昊抱有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强调: “虽然我们自己不生产内容,但当我们把这个方案展示给合作伙伴时,他们是非常兴奋的。当然,大家依然谨慎,会问‘谁敢先试水?’。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几家敢于尝试的 Alpha 客户(首批种子客户)。包括一些在第一代产品时观望的大厂,现在也开始研发 8K 设备和小型化设备这个形态的方向。 ”
“此外,我们也看到国际头部厂商都在努力向轻量化这一技术形态转变。此前业内也曾出现一些关于他们调整甚至暂停部分项目的市场传言,但从后续公开动向来看,大厂是在重新聚焦更轻量、更开放的产品方向。本质上说明行业正在向同一个趋势收敛。 这让我们更加确信,我们的方向与全球领先的厂商是一致的,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版权申明:本文为VR陀螺原创,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vrtuoluo233 申请授权,并在转载时保留转载来源、作者以及原文链接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内容,违规转载法律必究。文中有图片、视频素材来自互联网或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协商处理。
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
下载「陀螺科技」APP,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