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4 10:15 | 标签:
AR眼镜 0glass AR工业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 | VR陀螺 杏仁
VR陀螺唯一的男青年
VR/AR的大风潮中涌入了许多创业者,苏波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下半年至今,几乎大部分的创业者的日子都不好过,只有少数的创业公司能够拿到投资,而苏波领导的0glass就是极少部分里的一份子。
日前,0glass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相比其他创业者而言,他更成熟、稳重和务实。就以这次融资来讲,投资人催着他发新闻,他一直推辞,直到钱到帐。他说,“不是不相信投资人,我们星期六签完合同,星期一钱就到账了,而且没有监管。我们三个创始人年龄都已经过了40岁,面子上的东西,十多年前也争过,到这个年龄没这必要。”

40多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临界点,四十不惑,相比年轻创业者,他们想得更明白。
不惑之年创业,深耕AR工业领域
苏波曾是国内CG行业龙头——水晶石的副总裁兼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其实
在加入水晶石之前,他也是一个创业者。“不过这是十年前的事儿了”,他说。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加入水晶石,负责公司项目实施和创意策划。他坦承,之前不懂任何AR技术。但随着水晶石VR/AR项目的增多和切身参与,逐渐形成了自己对VR/AR的认识。
2013年底,苏波离开水晶石,凭着一股子冲劲,决定再次创业。他说,很享受创业路上征服困难后的快感。
2014年,国内VR风起云涌,一时间大家都投奔到这个阵地。经验告诉苏波,手机也会被下一代平台取代,且这个平台必定是AR,而不是VR。因为它们俩
无论从后面的支撑技术,还是前端的呈现方式都是不同的东西。
虽然决定创业,他却并没有急于去做。经过7个月的市场调研,他发现,
单纯的营销很难满足客户,而且客户选择范围大。在他看来,这不叫痛点,是痒点。所以,即使加入新鲜的AR技术,可选择的方案太多,替代性非常强。他果断放弃了AR营销这条路。
参考计算机商业发展史,他认为,
一项新的技术要落地,必须要经历“军事-工业-商业办公-个人消费”,AR正处在从军事转向工业的阶段,市场存在刚需。另外,
工业的市场一定比消费级市场大,消费级市场也是工业支撑。比如,一台iPhone手机,80%的钱是流到工业领域。此外,
工业领域又分很多细分市场,诸如汽车、智能制造、工厂、传统代工、能源,每一个市场都是千亿级的规模。
明确自己的创业领域后,他开始招兵买马。先是拉来CTO王有初,后是又找来技术大牛徐泽明博士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完成核心团队构建。
0glass三位核心创始人合影,苏波(右)、王友初(中)、徐泽明(左)
2015年12月,青橙视界成立(后改名“0glass”)。
产品逻辑——从0开始和十二字箴言
产品的坑:光机、微屏、CPU、算法
深耕AR工业领域,关键还是看产品说话。所以在产品上,他们选择做AR智能眼镜和SDK。虽然只做两款产品,
但供应链不成熟,生产难度大,一切要从0开始。
就眼镜而言,他们选择开发墨镜式AR一体机,而当时AR一体机最重要的部件——光机,国内还没有专门团队开发,他们只能亲自研发。苏波坦言,
现在产品的最高生产负荷量只能达到500套每月,瓶颈就是光机的生产供应能力不够,良品率只有60%。“生产1000套光机,其中只有600个是好的。”
其次,眼镜显示采用了光波导,需要先把光源传递出来,再通过载体反射放大呈现,微屏是最好的方式。但当时国内能够做到的最小微屏只有0.49寸,这连HoloLens都满足不了,更别说墨镜式的一体机。经过市场调研,来自索尼0.23寸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当时国内没有销售这样的屏,他们需要向香港索尼做定向采购,因此,数量上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据苏波介绍,
现在的索尼微屏的月供货量也就1000套。
此外,CPU也是个大麻烦。手机发展得快是因为有了苹果、高通这样的公司,他们为手机设计特定的芯片。苏波认为,只有上游的芯片技术发生了改变,产品才能发生改变,用户体验也才能获得提升。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使用高通工业专用处理器410C。
不仅是硬件方面困难重重,软件方面也是如此。
算法对AR智能眼镜相当于灵魂,是核心。
但当时全球没有一家公司在做工业级AR算法,大多数都是尝试通用算法,比如高通公司开发的Vuforia,
甚至连国外的对标公司——Daqri,他们的工业级算法都是通用算法改造的。
为什么不用通用算法?苏波说,“就相当于客户把联想的各种计算机拿来,临时做一下工业机用,这没问题,但是他要想长期大规模地使用,就很快会死机,甚至会烧坏,因为稳定性不达标。”
因为专注工业领域,算法要满足于不同的场景,汽车制造装配、电网巡检、设备运维等,算法上结合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举个例子,一线员工,经过培训后,按照一定规则拍几张物体的照片可以实现眼镜的自动记忆建模。之后只需要导入客户原有的资料库数据就能实现机器的初步识别。随着时间和灯光的影响,识别的物体通常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室外巡检一台变压器,刚买的时候是深蓝色的,半年以后变成浅蓝色,一年以后颜色都脱落,变得很斑驳。深度学习的好处就是,只要用户在使用设备,没有长时间的间断,机器就能一直识别。
十二字箴言,戴着脚镣跳舞
2016年11月,墨镜式AR一体机——0glass Pro开发者版正式发布,它同时搭载自主研发的AR引擎NginABC,售价19999元,价格并不比HoloLens低很多。
苏波对此的解释是,
研发难度大、配件小、整合难度大,这就要求技术含量高,而要达到这些要求,成本也随之提高。而对于开发者来说,都希望基于一款技术含量高的硬件来进行内容开发。

0glass pro产品定位工业领域,
专门针对三类B端公司——工业设备商、工业的系统集成商、实操类的工业培训层。除了硬件之外,0glass将
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苏波看来新的技术如果不能给客户支持,很难开发出有价值的内容。另外,为了向客户展示眼镜的实际作用,
0glasses也会自己开发出一些demo来进行演示。为了解放双手,眼镜支持语音操控,并开放SDK,开发者可以接入任意语音识别系统。同时,AR眼镜还承担着一个重大的作用——
减少甲方的运维成本。
以电网巡检为例,工人在传统巡检中,常遇到漏检、效率低、评估不准确、数据孤岛、管理困难、数据实时性差等传统巡检中存在的问题。而佩戴AR眼镜后,眼镜上的摄像头将对开关进行扫描识别,屏幕上会以“图文声像”的方式显示出开关的参数,包括电流、保护等级等信息。使用语音操控,发出“执行下一步”指令后,屏幕会在实物开关上叠加接线步骤。接线完成后,再“执行下一步”,屏幕中华提示打开开关,根据指示完成后,眼镜将识别到整个维修工序完成。
虽然只是一个的简单展示demo,VR陀螺却注意到在接线过程中,即使视角稍微偏离也不会影响操作。而当眼镜离开检修物体,系统就会默认工作暂停或停止,非常智能。
产品上市后,引起众多大企业的重视,比如国家电网、华为、西门子、江铃汽车、军工企业等。有意思的是,本次融资的领投方明照资本是三一重工旗下的产业基金。而三一重工正是0glass客户之一,双方就是在合作当中产生了火花。
当问到他们如何获取到这些客户时,苏波表示并没有做过太多的宣传,主要有三条路径:
公众号发声、展会和外部演讲。据了解,去年他们接到了900多个客户电话,其中有390多个是有效需求。而这些客户中的45%是通过公众号找到他们的,剩下的55%则是通过展会和演讲。
虽然产品年末才上市,
但2016年0glass的营收也达到200多万元,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售出100多台。而量产到现在半年时间,开发者版售出了600多套。
苏波说,虽然现在销售成绩不错,但开发者版实际应用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6月份他们将推出0glass danny。这是一款分体式AR智能眼镜,
眼镜部分只保留光机、摄像头和传感器三部分,将电池及处理元件分体出来,两者使用Type-C数据线连接。主板部分使用PC配置,
搭载英特尔阿波罗CPU,电池容量9000mAh,能续航10小时以上。这样既解决了佩戴不舒服、易发热的问题,同时由于使用PC笔记本配置,性能也将比之前更强。
除了在形式上进行改进之外,
0glass danny的摄像头位置也进行了调整。他们将双摄像头的位置设定在距离双眼最近的地方,使其视角更精准,成像体验更好。并且调整后可以让开发更简单,不需要做图像校正算法。
最后,企业版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0glass danny的价格只有5000~8000元。“做试点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惜成本不惜代价,但是需要普及的时候,哪怕只有几百个用户,成本因素是绝对需要考虑的。”
此外,公司还推出了PSS软件。据介绍,PSS类似于一个应用软件,前端是APP,后端是一套管理系统。PSS能帮助普通的一线工人在PC或者平板电脑上编辑。理论上,手机也可以编辑,但不方便。之后可以发布到全终端。“PSS现在支持的终端包括手机、Pad、眼镜。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10和安卓6.1以上。”
苏波笑称,
现在全球有众多的AR眼镜,没有一款眼镜能够满足重量轻、运算快、续航久、价格低的条件,因为这之间互相都是悖论。他们现在做到了,但却是戴着脚镣跳舞。公司准备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推广不同的产品。开发者主推一体机,大规模使用主推分体机。“一体机把所有的东西都集成到一起了,如果开发者开发的算法和内容能够在一体机上运行,分体机也绝对没有问题。”
苏波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营收达到3000万,开发者版出货量达到1000套,企业版出货量到2000套,实现收支平衡。从营收上来看目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
从0开始收获的其他价值——技术沉淀和引爆朋友圈的“工业4.0”
虽然是从0开始,但这一路上收获也是满满。
产品上,0glass现在所有的专利申请将近50项,已经拿到手的有十几项,70%是发明专利,非常有价值。
比如,将光机、摄像头、传感器、主板、电池集成在一体机的发明专利,非常基础,但是非常有价值。再比如友好固定系统。“一个专利你要全方位地保护才有价值。越基础的专利越有价值。”苏波说。
在苏波看来,未来免不了和巨头会争抢地盘,创业公司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如果构建不好自己的护城河,创新技术都有可能流向大公司,因此要全方位地保护自己,要先发,比别人领先。电子产品只要做出来以后,被别人模仿太简单了,所以至少要保持一年左右的领先优势。
另外的收获,就不得不提其他两位创始人——王友初和徐泽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徐泽明博士明确表示过一起并肩干事业的原因,“
其实增强现实技术这行的公司不止一家找过我,我都没去。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苏总,就是因为他做的‘专’,他把做的事情限定在特定领域(工业),才有可能做得成。”

工作之余,三位创始人时常私下相聚谈事业谈生活。而前不久徐博在饭桌上的一句话被苏波分享之后,霎时引爆了朋友圈——“
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就是把机器变成人,把人变成机器!”工业4.0时代,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的发明,推开了智能化的大门。
结语
有了国家电网、华为、三一重工、西门子、江铃汽车、军工企业的背书,为其在工业领域扎根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或许0glass的第一代,甚至第二代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工业场景。但是VR陀螺相信,
良好的团队氛围和配置,扎实的技术实力、合理的产品升级计划和明确的工业应用场景会让他们逐步提升,打开更大的市场。
关注微信公众号:VR陀螺(vrtuoluo),定时推送,VR/AR行业干货分享、爆料揭秘、互动精彩多。
投稿/爆料:tougao@youxituoluo.com
稿件/商务合作: 六六(微信 13138755620)
加入行业交流群:六六(微信 13138755620)